社会实践为成长注入活力——湖北大学生暑期生活观察

新华社 2018-08-03 17:05: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新华社武汉8月3日电题:社会实践为成长注入活力——湖北大学生暑期生活观察俞俭、张静怡、陈曦大学生暑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新华社武汉8月3日电题:社会实践为成长注入活力——湖北大学生暑期生活观察

俞俭、张静怡、陈曦

大学生暑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参加社会实践成为许多学子的选择。他们深入基层,学以致用,帮助他人,回报社会,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

这个暑假,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大三学生吴雯丽成为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科普训练营里的一名“脚爬客”(Geopark的音译),当上一名科普志愿者。

“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风景,也不是知识,而是和你并肩而行的人。”经过一周多时间的科普实践,吴雯丽深有感触地说。团队里有三位60多岁的老人,在高温下,上山下水毫不含糊,他们的精神和干劲鼓舞着她。

走出校门,学子们各施所长回报社会。支教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一环,不仅能为教育扶贫贡献力量,让更多人关注贫困角落的孩子们,也能让参与其中的大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家国情怀。

武昌理工学院79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布谷学堂”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湖北崇阳县,奔赴港口、金塘、高枧等幕阜山区偏远乡镇,建立了18个“希望家园”教学点。

张一伦是“布谷学堂”支教团队中一员。他说:“村民们专程送来蔬菜、熏肉,让我受到很大的触动。”张一伦用自己勤工俭学的钱和节省的生活费合计1万元,采购了300多册全新正版图书,为当地孩子们捐建了一个“希望书屋”。

同样是支教,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的11名同学则选择了不一样的方式。七月中旬,他们前往湖北省荆州市李场村,对农村地区教育扶贫工作的短板进行深入调研,为日后对短期支教的项目化管理提供参考。

他们上午走访贫困户,下午给山区孩子们上课。7天的实践活动中,他们走访了10户人家,为20多个山区的孩子授课。“那几天特别热,但大家都咬咬牙坚持下来了。”团队成员连宇柒说,“要自己去参与,去沟通,观察问题才会更透彻。”

“文化快餐”盛行的今天,传统工艺弥足珍贵。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管理学院的12名同学前往贵州凯里的丹寨县万达小镇,在一家手工刺绣公司学习苗绣技艺。作为男生,排名前列次接触刺绣的陆学峰显得进度缓慢,“学习的排名前列天,线都穿不进去,手上扎了好多针眼”。

完成了苗绣的学习任务,他们又开始了对蜡染技艺的探索。除了学习这些传统技艺外,他们还利用微博、微信、抖音小视频等渠道,对苗绣和蜡染这些传统技艺进行推广。

“排名前列次亲眼看见并亲手制作手工艺品,很佩服这些手工艺人。”陆学峰说,“不仅仅是赞叹手法的巧妙,更是敬佩他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完)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